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中书相公书978年4月23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咸平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四月二十三日,乡贡进士田锡谨以长书一通,献于相公黄閤之下。
惶恐震骇,不知所裁,幸相公容而察之,使获尽其愚衷,则可以免僭踰之诛,而蒙容恕之惠也。
夫以贱干贵,遭逢实难;
以言感人,听信亦寡。
盖贵贱之际,若天壤之相悬;
言感之间,非聪明而弗悟。
相公以英贵之重,居廊庙之尊,功业辉光,仁义流布,事无微而不烛,理无深而不知。
故在位庶寮,与仕进之辈,孰不受陶铸之大惠,靡不希颜嘱之馀辉。
是以载徵敷叙之辞,上觊钧台之鉴。
文王称睿圣,犹询及刍荛;
周公曰圣人,亦下礼贫贱。
邴吉问服辕之喘,齐相念涉淄之寒。
路左长谣,而晏子动容;
门下献书,而姚崇弗罪。
斯皆相公熟闻之事,儒生常叙之谭,固不假形于书简而后知,亦不劳伸于比喻而方见。
相公以房、杜之策略,佐尧、舜之事机,入造膝于一人,出劳神于百揆。
所务者国家大事,所思者社稷宏谟。
动唯万务之繁,静悦寸阴之暇。
而白屋之士,片艺自沽,求谒见于黄扉,进干祈于重顾。
求名者不过为希科第,在位者不越为冀迁升。
若是者累累然接踵于门栏,藉藉焉取容于左右。
无宏才大略,以裨于采听;
无英气异行,以动于礼容。
所以相君之门非深严也,由所谒之人非英特也,宜其情弗上通,而言弗下应焉。
相君之听非忽略也,由所吐之言无利害也,宜其进未速见,而退未能已也。
是以古人知崇重之难接,非奇伟之莫伸,故有危冠长剑以饰容,长揖抗礼以自异。
常研几于此,而取类于彼,悦怿自得,始终可图。
以为凡欲一谒公卿之门,一达生平之志,胡不观往古所行之事,酌于今未兆之机,焉敢曲徵异辞,聊欲直叙往事。
昔齐宣志在驰骋,而淳于之荐客非贤;
阖庐志在仇雠,而伍员之所言未当。
非言未当也,其言非阖庐之志也;
非客不肖也,其人非齐宣之意也。
故徼福者先意而为事,事无不合;
希宠者见几以设谋,谋无不谐。
观大《易》之言,则曰「几者事之微」也;
详《春秋》之旨,则曰「需者事之贼」焉。
进与退必以时,而谋与断交养也。
相公知小人在此一书也,罪小人亦此一书也。
虽知言出而罪入,固宜偷合茍容,与众人碌碌焉;
茍万一志意相投,宠遇下及,则安可违利趣害,而贻识者之讥也?
相公英明而察焉,望恕而容焉。
以羁旅之人,怀丛脞之艺,去国三千里,宦游二十载。
贫贱琐屑,迂懦闇钝,不言而晓,言之且惭。
年龄在躬,三十有九。
昔在于蜀,同与科场者,今皆列丹陛,升清贯,出奉帝皇之命,入居台省之职。
而小人犹食人之食,衣人之衣,困为旅人,辱在徒步。
当明天子在上,贤宰当国,仁犹及于草木,信尚孚于豚鱼。
安可负六尺之躯,怀丈夫之志,而终日屑屑,不能自奋?
非知己之罪,实自贻之戚也。
寒贱幽忧之苦,不足为相公言之;
希求遭逢之幸,不敢于相公伸之。
言之则亵黩聪明,申之则干犯英贵。
然又何以回特达英果之遇,济进趋变化之机?
子云:「位卑而言高者,罪也」。
今无寸禄之位,而吐僭高之言,郦生五鼎之烹,田光伏剑之节,岂独古人也?
今幸而为相公言之。
生平所著文约百轴,择其自善者得二十编,虽缮写献投,为举人事业,固不乞用为卖名之货,亦不足为希赏之资;
其实邀相公之知,回相公之鉴者,在此一书尔。
相公奉使于吴,而知吴可取也。
相公西掖侍从之臣,夕论思,而谓蜀可灭也。
相公翰林,吁谟宥密,益亲帝衮,而致吴越王来归阙下。
以是知擒吴灭蜀,平百越而来四夷,岂非相公赞成帝谟,而密用良画哉?
所以先帝取天下,平海内,二十年间,强不敢掩弱,大不敢加小,信泰来之运钟于圣朝,升平之时归于今上也。
今主明而贤,本丰而基固,天下安危之柄,总之于主上,而持之于相公
夫盛事难兼,而良时不再。
且老农有三载之储,犹悦然而自裕;
贾获千金之利,尚怡然而自多。
相公太平天子而佐之,太平之民而理之,岂不以功名辉赫而自裕乎,岂不以志意纵横而自多乎?
且自古乱世多而理世少,君子寡而小人众。
姚崇之贤而值玄宗晚年,稍溺情于逸乐;
裴度之量而遇宪、穆之际,未致太平。
今天子春秋鼎盛,好文而稽古;
天下底定,内宁而外安。
相公可意之也,生民受赐之时也。
夫制理于未乱,禁邪于未形,则君子明智先见之常道也。
兵书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名」,盖制胜于未形未兆之前也。
古人云:「天下有道,则守在四夷」。
方今边鄙无虞,戎夷畏服,契丹遣其爱子,入朝贡奉。
相公慎择边吏,俾务大体,无使邀功而搆怨之也。
邀功则事,事则怨,是邀功之人,不能布天子之大信于外夷也,相公能不介意乎?
小人狂愚,一至于此。
《春秋》不云乎:「嫠不恤其纬,而周宗是忧」。
然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魏武杨脩之智而杀之,千载之后,人皆非之。
韩信左车之说,百战之胜,人皆美之。
汤曰天下愚夫,「一能胜余」。
舜闻一善,沛然而悦。
茍言利国家,则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自戒。
相公怜而察之,则以为小人方谋仕进,茍非设奇,则无以警骇听闻也;
相公鄙而浅之,则适足邀抚掌大噱也。
相公若以片文知于小人,则有二十编之文,愿受知于门下;
若以一言知于下走,则有鄙闻陋见,愿见采于舆人也。
若以怜亡国之馀,恤宦游之困,而锡钧镕于匹夫,则羁旅之人自兹而振矣。
唐时名辈在科场间,亦以设奇取誉,如尹枢自放状元、王璘衣缬之类。
又若刘禹锡、柳宗元之为人,皆以大儒之业,当壮年获志于科第,自谓跬步万里,坐邀大位,而言无畏忌,志务倜傥。
迨升郎署,席未遑暖,而众毁已炽,或出刺遐徼,而流离不复;
或终老散地,而诗酒自宽。
壮图弗伸,晚年方悟,非当时弗用也,由锐气误物也。
仕进之仵,茍能鉴往失而慎将来,则安可不为良相之用乎,安可不受良相之知乎?
揣小人艺能,固与往贤悬邈也。
然遽以刍荛之见,骤希庙堂之知,死罪死罪。
相公若以为适时之机,自伸之术,慕王泠然求知宰相尹枢自放状元,斯亦觊相公稍霁威怒而深察焉。
惶恐顿首再拜。
论荐书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将仕郎太子校书郎王泠然谨再拜上书相国燕公阁下。孔子曰。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
则仆所以有意上书于公。为日久矣。
所恨公初为相。而仆始总角。
公再为相。仆方志学。
及仆预乡举。公在官于巴邱。
及仆参常调。而公统军于沙朔。
今公复为相。随驾在秦。
仆适效官。分司在洛。
竟未识贾谊之面。执相如之手。
尧舜禹汤之正道。稷契夔龙之要务。
焉得与相公论之乎。昔者公之有文章时。
岂不欲文章者见之乎。公未富贵时。
岂不欲富贵者用之乎。今公贵称当朝。
文称命代。见天下未富贵有文章之士。
不知公何以用之。公一登甲科。
三至宰相。是因文章之得用。
于今亦三十年。后进之士。
公勿谓其无人。何者。
长安裴耀卿。于开元五年掌天下举。
擢仆高第。以才相知。
尚书右丞王邱。于开元九年掌天下选。
授仆清资。以智见许。
然二君者。若无明鉴。
宁处要津。是仆亦有文章。
思公见也。亦未富贵。
思公用也。此非自媒自衒。
恐不道不知。有唐以来。
无数才子。至于崔融李峤宋之问沈佺期富嘉谋徐彦伯杜审言陈子昂者。
与公连飞并驱。更唱迭和。
此数公者。真可谓五百年挺生矣。
天丧斯文。凋零向尽。
相公日新厥德。长守富贵。
甚善甚善。是知天赞明主而福相公
当此之时。亦宜应天之庥。
报主之宠。弥缝其阙。
匡救其灾。若尸禄备员。
则焉用彼相矣。仆闻位称燮理者。
则道合阴阳。四时不愆。
则百姓无怨。岂有冬初不雪。
春尽不雨。麦苗继日而青死
桑叶未秋而黄落。蠢蠢迷愚。
嗷嗷愁怨。而相公温服甲第。
饱食庙堂。仆则天地之一生人。
亦同人而怨相公也。京房易传曰。
欲德不用。兹谓张。
言人君欲贤者而不用。徒张此意。
厥灾荒。云大旱也。
阴阳不雨。复曰。
师出过时。兹谓旷。
其旱不生。夫天道远。
人道迩。仆多言者也。
安知天道。请以人事言之。
主上开张翰林。引纳才子。
公以傲物而富贵骄人。为相以来。
竟不能进一善。拔一贤。
汉高祖云。当今之贤士。
岂独异于古人乎。有而不知。
是彰相公之暗。知而不用。
是彰相公之短。故自十月不雨。
至于五月。云才积而便散。
雨垂落而复收。此欲德不用之罚也。
仍闻六胡为孽。日寇边陲。
邦家连兵。来往塞下。
已西诸将必不出师。过时之咎也。
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不知庙堂肉食者何以谋之。相公在外十馀年。
而复相国。险阻艰难。
备尝之矣。民之情伪。
尽知之矣。今人室如悬磬。
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天则不雨。公将若之何。
五月有恩。百官受赐。
公官既大。物亦多有。
金银器及锦衣等。闻公受之。
面有喜色。今岁大旱。
黎人阻饥。公何不固辞金银。
请赈仓廪。怀宝衣锦。
于相公安乎。百姓饿欲死。
公何不举贤自代。让位请归。
公三为相。而天下之人。
皆以公为亢极矣。夫物极则反。
人盛必衰。日中则昃。
月满则亏。老子曰。
功成名遂。则身退。
天之道也。今公富贵功成。
文章命遂。唯身未退耳。
相公昔在南中。自为岳阳集。
有送别诗云。谁念三千里。
江潭一老翁。则知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宽。
贾谊非流窜不能作赋以自安。公当此时。
思欲入京华。归老田里。
脱身瘴疠。其可得乎。
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
贪暮年之富贵。仆恐前途更失。
后悔难追。主上以相公为贤。
使佐社稷。若弃德不让。
是废明君之举。岂曰能贤。
仆见相公事方急。不可默诸桃李。
公闻人之言或中。犹可收以桑榆。
诗曰。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相公五君咏曰。
凄凉丞相府。馀庆在元成
苏公一闻此诗。移相公于荆府。
积渐至相。由苏得也。
今苏屈益部。公坐庙堂。
投木报琼。义将安在。
亦可举苏以自代。然后为朔方之行。
抑又闻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报国之重。莫若进贤
去年赦书云。草泽卑位之閒。
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
名奏闻。而吏部起请云。
试日等第全下者。举主量加贬削。
条目一行。仆知天下父不举子。
兄不举弟。向者百司诸州长官
皆无才能之辈。并是全躯保妻子之徒。
一入朝廷即恐出。暂居州郡即思改。
岂有轻为荐举。以取贬削。
今闻天下尚有四百人应举。相公岂与四百人尽及第乎。
既有第差。由此百司诸州长官
惧贬削而不举者多矣。仆窃谓今之得举者。
不以亲。则以势。
不以贿。则以交。
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
其不得举者。无媒无党。
有行有才。处卑位之閒。
仄陋之下。吞声饮气
何足算哉。何乃天子令有司举之。
相公令有司拒之。则所谓欲德不用。
徒张此意。事与京房易传同。
故天以大旱相试也。去年所举县令
吏部一例与官。举若得人。
天何不雨。贤俊之举。
楚既失之。县令之举。
齐亦未得。夫有贤明宰相
尚不能燮理阴阳。而令庸下宰君。
岂能辑熙风化。相公必欲选良宰。
莫若举前仓部员外郎吴太元洛阳。必欲举御史中丞
莫若举襄州刺史吴靳。清辇毂之路。
非太元不可。任台阁之风。
非吴靳不可。仆非吴靳亲友。
但以知其贤明。相公有而不知。
知而不用。亦其过深矣。
抑又闻之。昔闵子骞为政。
曰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作。凡校书正字
一例不得入畿。相公曾为此职。
见贞观以来故事。今吏部侍郎杨滔
目不识字。心不好贤。
芜秽我清司。改张我旧贯。
去年冬奏请。自今巳后。
官无内外。一例不得入畿。
即知正字校书。不如十乡县
明经进士。不如三卫出身。
相公复此改张。甄别安在。
古人有坐钓登相。立筹封侯。
今仆无尚父之谋。辥公之策。
徒以仕于书苑。于学门。
小道逢时。大言祈相。
仆也幸甚幸甚。去冬有诗赠公爱子协律
其诗有句云。官微思倚玉。
文浅怯投珠。吕氏春秋云。
尝一脔之肉。知一鼎之味。
请公且看此十字。则知仆曾吟五言。
则亦更有旧文。愿呈作者。
如公之用人。盖已多矣。
仆之思用。其来久矣。
拾遗补阙。宁有种乎。
仆虽不佞。亦相公一株桃李也。
此书上论不雨。阴阳乖度。
中愿相公进贤为务。下论仆身求用之路。
事繁而言不典。理切而语多忤。
其善也必为执事所哂。其恶也必为执事所怒。
傥哂既怒罢方解。则仆当持旧文章而再拜来也。